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2.09.14
安平
新冠疫情长久不去,带给社会和教会巨大的衝击和改变。对于普世宣教工作更是如此,很多事工被迫暂停长:长期委身的宣教士不得不离开,一些短期宣教也难以进行,而且时间和旅行成本大幅增加。一些国家和地区更以疫情防控为由,加强了边境管控,使传统的宣教工作更加困难。
当然,我们也看到网路宣教终于得到重视,教会和机构也开始积极探索宣教的新模式和策略。
2018年1月,笔者所在机构《普世佳音》和[海外校园机构],联合推出了网路宣教课程,陆续被华人教会和神学院採用,特别是疫情开始后的这两年多来。大家也充分认识到网路宣教势必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未来10-20年,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发展到新的阶段:大量新科技如虚拟实境、人工智慧、量子计算等将转化为民用,进入到各类生活场景中,对教会和宣教也将带来更大的衝击。我们已经熟悉的宣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;需要调整的,不仅只是技术的升级和策略上的因应,而更需要观念上的更新。而这借用互联网发展过程的表达,就是:宣教3.0。
本文则根据下方WEB 3.0和教会3.0已有的定义,提出宣教3.0的概念,并结合笔者过去十多年来的相关学习和实践,进行粗浅的描绘和诠释。
WEB 3.0:去中心化
目前,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WEB 1.0、WEB 2.0,进入到WEB 3.0的阶段。
一般认为,在 Web 1.0 中,内容创造者很少,绝大多数使用者只是作为内容的消费者。其主要特点是网站提供内容,使用者阅读内容。Web 2.0则允许使用者自主生成内容,与网站和他人进行交互。到了WEB 3.0,其主要特徵就是去中心化,并且每个人在数位世界都有权拥有并控制自己的身份,以及承担责任。
Web3.0的概念已经提出十多年,期间不断发展,近来又被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。儘管目前尚未有比较清楚的图画和应用,但 “去中心化” 作为主要特徵,是可以确认和肯定的,也被视为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重要阶段,即所谓“下一代互联网”。
教会3.0:小教会
2010年,Neil Cole牧师出版了Church 3.0:Upgrades for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。
简单来说,此书定义教会1.0,为初代教会在被逼迫中形成的小教会模式。教会2.0 则是指有架构,有组织,有堂点的教会形态。至于教会3.0 的核心概念,就是经历对超大教会的反思后,对“小教会”模式的主动回归,也符合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发展:呈现了重关係、重真实、重多元、重过程等特徵。
2016年,此书被翻译成为中文出版,得到中国城市家庭教会领袖的普遍重视。2018年2月,面对可预见的逼迫,北京锡安教会开始了“行走的敬拜者”的实验。 6个月后,该教会被强制关闭,线上线下结合,多点分散聚会的模式成为必然的常态。
2020年疫情爆发后,锡安教会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,线上聚会则带来新模式下的倍数增长,此后并逐渐开始线下“小教会”的植堂,生动诠释了中国家庭教会3.0的概念。
同样,中国家庭教会的 1.0 ,指在逼迫的大环境中形成的、以家庭为单位聚集的时代和模式。教会2.0 ,则指随著城市家庭教会的兴起,社会一定程度的开放,教会进入写字楼的半公开聚会。3.0 ,是指疫情中发展出来的线上线下融合,多点分散聚会的“小教会”模式。虽有外在环境上的不得已,但这自己回应时代挑战的积极主动,更见证了上帝的奇妙预备和带领。
宣教3.0:人人宣教
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思考宣教时,也会看到这样的发展脉络。宣教主要由教会领袖和神职人员进行的时代可以称为宣教1.0。当教会经过成长,开始差派职业宣教士进行宣教,这一阶段则可以称为宣教2.0。到今天,宣教2.0的模式,仍然是大部分教会宣教的主要模式。
不管是宣教1.0 还是2.0,宣教都是少数人的事情:是少数人代表多数人的宣教代表制。绝大多数信徒能够参与实际宣教的机会和可能性,也很低。他们只能用金钱、祷告在后方支援。宣教作为信徒的基本使命,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地实践。
本世纪以来,随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在宣教上信徒不再满足于只做后方支持;参与的机会和可能性也逐渐增多,让更多信徒参与的短期宣教也兴起。当然,针对短宣的种种不足和弊病,教会也有很多的反思,但毋庸置疑地,短宣有著推动更多信徒参与宣教,从而更多认识体验宣教的重要意义。
同时,随著互联网的出现,特别是社交媒体、自媒体的兴起,朋友圈成为我们最近的邻舍,而互联网成了最大的宣教工场。对此,每位基督徒必须以宣教士的身份来回应:人人宣教成为可能,也成为必须。
福音500分:宣教使命型教会
十多年前,以脸书、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,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。
新媒体最大的表现,就是“人人皆媒体“。这激活了教会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媒体性——上帝是传播的上帝,所有的被造物都用来传扬他的美好;教会更是他最重要的传播媒介,承载了上帝的救恩,且担负著传扬这救恩的使命。
每一位基督徒就是基督的媒体。在新媒体时代,我们发佈或转发的每一条资讯,每一张照片,每一个视频,都反映我们的兴趣爱好、喜怒哀乐;体现我们的关注,甚至智商。当然,也反映出我们的生命和信仰。新媒体成为人们认识我们信仰的重要途经,当然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宣教工场。
“人人皆媒体”的新媒体时代,也是“信徒皆宣教”的时代。
和许多教会一样,疫情使北加州基督之家第六家的传统宣教工作陷入停顿。然而,弟兄姊妹们将其转化为网路宣教的契机:从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,全教会全员参与,一共出品了100多篇“福音5分钟”的作品,以实践网路宣教。这100个5分钟就是500分,此之谓“福音500分”!(参 https://hoc6.org/mvp/gospel500/ 。编注)
如此,大家对宣教工作有了充分的认知和体验,对建立宣教使命导向的教会是极大的促进。
网路宣教论坛:积极因应
2009年,在王永信、苏文峰等牧师的推动下,北美一些媒体宣教机构联合开始了网路宣教论坛。(注1)
在过去的十多年裡,每届论坛则根据互联网的发展来设定主题,进行知识的介绍、理念的研讨、经验的分享、实际的应用和神学的反思。如 “社会化媒体与网路宣教” (2013) “O2O:生命影响生命” (2014) “新媒体时代如何传播生命资讯” (2015)等。
论坛特别注重科技对宣教的影响。2016年介绍了VR技术及其在教会和宣教可能的应用,2018年关注AI,区块链,2019年聚焦5G,2021则介绍了Metaverse,探讨元宇宙时代,教会与宣教的机遇和挑战。
其中,2020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,论坛也全部改在线上上举行,主题为 《快进节奏,遇见未来 》。这次论坛分别探讨疫情对教会、教育、宣教的影响,重点关注人工智慧的发展。主要的判断则是,新冠疫情为这个世界按下的不是暂停,而是快进键,虚实融合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新常态,相关科技也会加速其发展,教会必须积极因应。
前瞻未来:被动升级 vs主动更新
疫情后的今天,随著全球化的解构和重组,俄乌战争的爆发和中美对抗的加剧,人们逐渐意识到已经再也回不到过去了。以往的宣教范式已不全适用,必须更新换代。另一方面,大家也逐渐适应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方式,而去中心化、碎片化的思维模式也逐渐成为人们下意识的习惯。
因此,宣教3.0呼之欲出。虽然宣教3.0还有空白甚至Bug,但因此也更加需要我们的参与:去发现、丰富、修补与定义。与其被动升级,不如主动更新。
当我们畅想宣教3.0的时候,至少需要注意以下特徵和趋势:
1.宣教成为每位信徒的一种生活方式,也是人人可参与的。教会对信徒的教导也不只局限于教义、神学,需要更加重视宣教。
2.在宣教的教导中,要特别注重合宜的信仰公共性表达,即公共神学的反思。信仰要避免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 “宣传”。
3.教会和信徒要重视对新媒体和媒体特质的认识,以及相应的传播伦理。避免成为假消息乃至阴谋论的传播者,挑动对立拉仇恨,伤害基督徒作为“美好真实“”和平之子“的见证。
4.虚实融合不仅是未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新常态,同样也是宣教的新模式。实体短宣与虚拟长宣的有机融合,将弥补短宣和长宣各自的诸多缺点,提高宣教工作的效率和果效。
5.在虚实融合方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会促使资讯的传递更具体验化,对信仰的见证和传播在艺术性和技术性上,带来更深的挑战。这需要在内容、传播、技术和文化上,有符合“高度处境化”的传播。
6.人工智慧技术的发展会给宣教(特别是创启地区的宣教)带来革命性的发展,但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伦理规范,基督徒在这方面应该积极参与。这是使用者的义务和责任,也是职场宣教。
2021年5月开始,中国政府关闭了大量基督教内容的微信公众号。2022年3月,新的严苛法规开始实施,对中国的网路宣教进入严冬。
但是,正如北京锡安教会的案例,也正如教会历史中的无数案例一般,逼迫带来的往往是另一次复兴。而每一次的复兴,则正如Church 3.0:Upgrades for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一书的副标题一样,是在“为教会前途升级”。相信于宣教也是一样,寒冬将促进对宣教3.0 的完善,从而为宣教的未来和前途升级。
注:第14届网路宣教论坛将于2022年11月5日于新泽西若歌教会举办,并同时在Zoom 和元宇宙平台上进行直播。十馀位长期从事网路宣教的同工,将从科技发展、教会实践、事工转型和神学思考等方面,对“宣教3.0”进行全面探讨。相关资讯以及网路宣教课程、福音500分等资料,请登录并关注官网 :www.internetmissionforum.org。
作者为普世佳音新媒体传播机构执行主任与宣教牧师。2001年起,长期专注新媒体事工的开展、研究和推广。